在先前的文章【表徵篇】中,曾討論到「網域名稱」也可能被認為是一種重要的數位「表徵」。若將品牌比喻為一棟商業大樓,那麼網域名稱不僅是地圖上的地址,更是引導所有潛在顧客透過數位管道尋找到品牌的重要入口。
網域名稱是將複雜難記的 IP 位址(如 192.168.1.1),轉換為人類易於記憶的文字。一個好的網域名稱,通常與品牌名稱高度一致,讓消費者能輕易地與品牌連結,並建立專業形象,是一項重要的無形資產。
如果這個入口被惡意人士從中攔截,不僅生意無法上門,更可能讓顧客被導向錯誤的地方,對品牌形象造成嚴重傷害。此外,由於網域名稱的登記機制是採取「先申請先取得」的形式,這也讓不肖人士有了操作空間。對此,本文將說明常見的侵權樣態與兩種主要的應對策略。

一、惡意的盤據者:常見的網域侵權類型
(一)網域搶註(Cybersquatting)
指有心人士惡意地、搶先註冊他人享有商譽的品牌或商標,作為自己的網域名稱。其主要目的通常是為了向真正的權利人高價兜售,或是進行流量劫持、網路釣魚、毀損商譽(架設色情、賭博或批評品牌的網站)等行為,俗稱「網路蟑螂」的行為。
(二)混淆性註冊(Typosquatting)
指故意註冊與知名品牌網域名稱拼字極為相似的網址(例如將 google.com 註冊為 gogle.com),意圖利用使用者常見的打字錯誤來誤導、劫持流量,甚至進行網路釣魚。
二、採取行動前:爭議處理的準備工作
不論後續決定採取何種法律行動,都應先盡力完成前置的蒐證與評估作業。
- 蒐集證據: 盡可能利用 Whois 等查詢服務,確認網域名稱持有人的基本資訊(姓名、國家、聯絡方式等),並完整截圖對方網站的侵權證據。
- 評估接觸: 掌握對方資訊後,可評估是否直接與對方聯繫(例如透過律師發函),要求其出面協商轉移或放棄網域名稱。而這些蒐集的資訊,也是後續決定採取何種法律途徑的重要依據。
三、應對策略(一):網域名稱爭議處理機制
這是處理網域爭議最快速、經濟的管道。此機制分為處理國際通用頂級域(gTLD,如 .com、.org)的 UDRP,以及處理台灣網域(.tw)的 TWDRP。
(一)通用頂級域名:UDRP 申訴程序
若被搶註的網址為國際通用頂級域,權利人需依循網際網路名稱與數位位址分配機構(ICANN)頒布的「統一域名爭議解決政策」(UDRP),向其認可的爭議解決機構(例如: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 WIPO、亞洲域名爭議解決中心 ADNDRC 等)提出申訴。申訴成功的核心要件有三,權利人需分別進行舉證:
- 該網域名稱與權利人的商標構成相同或混淆性近似。
- 註冊人對該網域名稱沒有權利或正當利益。
- 註冊人出於惡意註冊及使用該網域名。
(二)台灣頂級域名:TWDRP 申訴程序
若被搶註的網址為「.tw」域名,則需依循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(TWNIC)制定的「網域名稱爭議處理辦法」(TWDRP),向其指定的爭議處理機構(例如:資策會科技法律研究所、台北律師公會)提出申訴。其流程與實體要件與 UDRP 大致相同。
(三)此機制的優點與限制
- 優點: 程序相對訴訟更為快速、便宜,且申訴成功後,可直接命網域域名註冊管理機構移轉或取消該網域,執行力明確。
- 限制: 這些機構所做成的決定不具有終局性,若任一方對結果不滿,仍可向法院提起訴訟。此外,此機制無法請求金錢上的損害賠償。
四、應對策略(二):提起訴訟
權利人也可以直接向我國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提起民事訴訟,主張對方違反商標法或公平交易法。
(一)依據《商標法》
若權利人擁有註冊商標,而對方使用的網域名稱與該註冊商標構成近似,並在網站上提供類似的商品或服務,造成消費者混淆,則可能構成商標侵權。對此可以參考【維權篇】的處理方式。
(二)依據《公平交易法》
若權利人雖無註冊商標,但其品牌已達「著名」程度,而對方透過近似的網域名稱攀附商譽、造成混淆,或其行為已構成足以影響交易秩序的顯失公平行為,則可能違反公平交易法。對此可以參考【表徵篇】的說明。
(三)此機制的優點與限制
- 優點: 可請求的救濟較為多元,除了要求對方停止使用網域外,更可請求金錢上的損害賠償。
- 限制: 時間與費用成本較高。若侵權人位於境外,判決的後續執行相當困難。
五、如何選擇最佳的解決路徑?
該選擇何種機制,可依侵權者的型態進行評估:
- 面對網路蟑螂: 若對方搶註的唯一目的就是勒索贖金,本身並無實際經營業務,這類對象通常不會積極回應法律程序。此時,採取快速、經濟的「網域名稱爭議處理機制」會是成本效益最高的選擇。
- 面對商業對手: 若對方是台灣的競爭同業,意圖透過搶註網域來進行惡性競爭,此時直接向法院提起「訴訟」,不僅能處理網域問題,還能一併請求損害賠償,更能達到一次性解決紛爭的效果。
實務上,權利人也可能會同時啟動這兩種程序,先透過爭議處理機制盡快取回網域控制權,再透過訴訟程序向對方請求這段期間所造成的營業損失。
六、結論:預防勝於治療的註冊策略
與其事後耗費心力處理爭議,更有效的方式,可以評估在品牌創立之初就採取積極的「防禦性註冊」策略。
- 註冊核心網域: 立即註冊與品牌名稱完全相同的網域名稱,並涵蓋最主要的頂級網域,例如 .com 與 .com.tw。
- 註冊相關網域: 將品牌名稱常見的「錯誤拼字」、不同的「拼法」(如有無連字號 -),以及未來可能推出的產品線名稱,一併註冊下来。
- 註冊新頂級網域: 根據產業特性,考慮註冊如 .shop、.ai、.taipei 等新興的頂級網域。
一個完整的品牌保護策略,必須同時兼顧線下的商標權與線上的網域名稱。透過積極的防禦性註冊,預先鞏固品牌的數位疆土,並定期善用監控機制掌握有無攀附搶註行為,進而在發現問題時善用法律工具,才能確保消費者在尋找品牌時,永遠能準確地抵達目的地,不讓任何惡意的第三方有可趁之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