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警告函系列:分析篇】拆解智財警告函:對方到底寫了什麼?

上一篇文章中,我們建立了收到警告函時最關鍵的初步心態。當情緒穩定下來,下一步,就是面對這封充滿法律術語的信件,將它徹底拆解。

收到警告函時,尋求專業法律協助固然是首要之務。然而,在諮詢律師之前,若能自行掌握信函的核心要旨,將有助於大幅提升與律師的溝通效率,並能初步判斷情勢的輕重緩急。

本文將提供一個框架,引導大家如何有條理地剖析一封智財警告函。

拆解警告函的五大區塊 (Who, Which, How, What, When)

一封結構完整的警告函,通常會包含以下五個核心要素。學會辨識它們,就等於掌握了信件的九成資訊。

一、發函者是誰 (Who):是一般廠商,還是NPE?

首先,確認發函者的身分與商業模式,這會直接影響後續的應對策略。

  • 一般事業 (Operating Companies): 這類權利人本身有在製造、銷售產品或提供服務。他們發函的目的通常是為了保護自身的產品線與市場地位,排除競爭。應對這類對手時,除了法律攻防,有時也可以考慮商業合作、交叉授權等可能性。
  • 非實施專利實體 (NPE – Non-Practicing Entity): 俗稱的「專利蟑螂」。這類公司本身不製造產品,其商業模式就是收購專利,再對外發動授權談判或訴訟以獲取收益。由於他們沒有產品或市場可供談判,唯一的目標就是權利金,因此策略通常更具侵略性,談判彈性也較小。

二、主張的權利是什麼 (Which):主張的是哪一項請求權基礎,是哪一種智財權?

這是信件的核心。對方必須明確指出,他們用來攻擊的「武器」究竟是什麼。

  • 專利權: 函中通常會載明專利證書號(例如:發明第 I123XXX 號)。更重要的是,對方是否有指出了具體的請求項(Claim)?專利的權利範圍是由請求項界定的,若對方只給了一個專利號碼,卻沒說明是依據哪個請求項,其主張的有效性就值得懷疑。
  • 商標權: 通常須載明商標註冊號指定的商品/服務類別。例如,一個註冊在「第 25 類:服飾」的商標,通常不能用來主張「第 30 類:咖啡」的侵權。
  • 著作權: 由於著作權不需註冊,對方通常須具體描述是哪一件著作被侵害,例如「A 產品照片」、「B 歌曲的副歌」、「C 繪圖軟體」。

如果對方對權利的描述模糊不清,例如只說「貴公司產品侵害本公司數項專利權」,這通常是一個訊號,代表對方可能只是在試探,或是其主張的基礎並不穩固。

三、指控的侵權行為是什麼 (How):對方說了怎樣的「侵權故事」?

權利人必須說明,收信方究竟做了什麼事,侵害了他的權利。例如:

  • 「貴公司所製造、販賣的 XXX 型號手機,已落入本公司第 I123XXX 號專利請求項 1 至 3 項的文義範圍。」
  • 「貴公司以『YYY』作為品牌名稱,使用於線上法律課程服務,與本所註冊於第 41 類的『YYY』商標構成相同商標使用於同一服務,已造成相關消費者混淆誤認。」
  • 「貴公司未經授權,重製本公司拍攝的 Z 攝影著作,並公開傳輸於官方臉書粉絲專頁。」

一個有力的指控,必然是具體且明確的。有時,信件也會在此段落初步說明因為這些侵權行為所造成的損害,並連結到具體的求償金額。

四、對方的要求是什麼 (What):對方想要什麼?

在具體描述侵權行為後,信件的下一部分就是圖窮匕見之處——提出明確的要求。這通常包括:

  • 停止侵權 (Cease and Desist): 要求立即停止製造、販賣、使用等侵權行為。
  • 損害賠償 (Damages): 根據前面提到的侵權行為與損害,正式要求支付一筆金錢以彌補其損失。金額可能是明確的數字,也可能是邀請商議。
  • 產品下架或銷毀: 要求將市場上的侵權品回收並銷毀。
  • 簽署授權協議: 邀請進入授權談判,將侵權行為「合法化」。
  • 邀請聯繫或協商: 有時信件不會直接提出具體要求,而是以「請於期限內與本所聯繫」等較為開放的語句作結,意圖開啟協商大門,試探收信方的反應。
  • 刊登道歉聲明等。

要求的內容,往往透露了對方的真實目的。

五、回覆的期限 (When):有沒有設定回覆期限?

信末通常會訂下一個回覆期限,例如「請於文到七日內回覆」。這個期限有其法律上的壓力,但不代表時間一到就會天崩地裂。它更像是一個促使收信方表態的手段。當然,這也意味著不能對其置之不理。

結論:帶著問題清單,去找你的律師

拆解完這五大區塊後,對眼前的局勢應該已經有了初步的輪廓。此時,可以根據分析結果,整理出需要向律師釐清的關鍵問題,例如:

  • 發函者是 NPE 嗎?
  • 信中主張的專利/商標/著作權,真的跟我的產品有關嗎?
  • 對方要求的賠償金額,是否有合理的計算基礎?

帶著這些具體問題去尋求專業協助,能讓律師更快進入狀況,節省寶貴的時間與金錢,並制定出最有效的應對策略。

下一篇文章,我們將探討基於這些分析,可以採取的「戰、和、拖」三大應對劇本。